甘竹老街位于广昌县。这条历史悠久的街巷曾是当地有名的商业街,尤以香扇闻名于世。甘竹老街拥有众多错综复杂的巷道,易进不易出,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。
▲甘竹老街存留着许多富有特色的古建筑
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老街巷,每条老街巷都有鲜为人知的故事,这些街巷古朴而又独具内涵,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去探寻其饱经风雨而留下的历史痕迹。在广昌县境内,也有不少这样的老街巷,它们在悠长的岁月里彰显着“个性”,这种“个性”体现着旧时广昌人的生活情趣及广昌厚重的文化底蕴。甘竹老街便是当地一条历史悠久的老街,其间遗存尽显传统建筑艺术之美。
地处“旴源首镇”
广昌县地处赣东,据史料记载,其建县于南宋绍兴八年(公元1138年),以“道通闽广,郡属建昌军”而得名。甘竹镇坐落在广昌县城以北约13公里处,为溯旴江源头而上的第一重镇,有着“旴源首镇”之称。广昌县文广新旅局产业发展股陈辉告诉记者,甘竹老街就在甘竹镇,且其早在广昌建县之前就已形成,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。
甘竹老街位于甘竹镇中心,沿河而建的街巷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,自古繁华,尤以清代中叶最盛。彼时的老街店铺连片,竹器社、木器店、铁匠铺、豆腐社、酿酒坊等五行八社样样俱全,店铺数量超200家,商贾如云,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繁荣街市。在这些店铺中,伞店有数十家,木扇厂足有上百家。
据了解,甘竹的林木资源十分丰富,当地先民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制作各式器具,其中以甘竹香扇最为著名。甘竹香扇是以檀香木为原材料制成的纸扇,因其不添加任何香料,却在使用时能散发沁人心脾的香气而得名。明清时期,自带风雅诗意的甘竹香扇不仅广受苏杭一带文人雅客的欢迎,还远销海外。纸扇轻拂,香气飘抚,甘竹老街的美名也随之远扬。
巷道交错“易进不易出”
据甘竹老街的居民张玉凤介绍,甘竹老街总体呈南北走向,形似“丫”字,“老街不算长,主街长约2公里,分为上街、中街、下街、横街。从上街最南边的甘竹小学开始,自南向北一直延伸至古门楼附近。”
步入老街,脚下便是宽两三米的青石路,齐整的长方形青石条铺在路中,不规则的碎青石散落两旁。昔日棱角分明的青石路面历经岁月的磨砺已变得圆润光滑,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清幽的光,“咔嗒咔嗒”,每当行人经过,清寂悠远的足音便回荡在街巷之间。
老街长长,古巷深深,最有特色的便是老街的巷道。据了解,甘竹镇总体格局以老街为中心向四周延伸,呈辐射状。除了主街,还有许多大小巷道,其中大的巷道如同主街一样宽阔,小的则如鹅颈般窄小,一两块青石板宽的路面只容得下一个人行走,两旁的旧屋檐遮住天光,呈现“一线天”的景象,等走到尽头才发现古木丛生或溪水淙淙,别有一番天地。
“甘竹老街的巷道错综复杂,易进不易出,不少外地游客走进老街后,就像进入了迷宫一般,若没有当地居民带路,往往很难自己走出来,但仍有不少游人以穿梭老街巷道为乐,以寻得正确的道路为傲。”张玉凤笑着告诉记者。
父子祠堂彰显老街辉煌
甘竹老街的两旁都是清一色的老房子,砖木结构的古旧房屋成排相连,沿街是一色的杉木门窗。这些老屋大多采用传统的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木构架,几乎每栋房子中的斗拱上都雕刻着精美的飞龙彩凤,充分体现着传统建筑的艺术之美。
老街上的古民居群有着100多年的历史,除了古老民居,还有魏氏宗祠、陈家祠堂、曾家祠堂等十几幢古祠堂,其中属刘孟隆公祠规模最大,保存最完整。刘孟隆为北宋年间的进士,在宋开泰二年(公元1013年)迁入广昌,该族贤才俊彦辈出,为老街第一大家族。建于清雍正年间的刘孟隆公祠雕梁画栋、飞檐翘角、气派非凡。
“一般祠堂门前会立2只石狮子镇宅,但刘孟隆公祠门前却有3只石狮子,右边是脚踏彩球、威武雄壮的雄狮,左边是双目慵懒、温柔乖巧的母狮,在母狮的胸前还攀着1只幼狮。”陈辉介绍道,“据说刘氏家风敦厚,立此狮是为祈佑家族人丁兴旺。世代以来,刘氏枝繁叶茂,周围居民视以为吉,故常有新婚夫妇前来沾光托福,现如今也有不少人带着小孩前来,祈佑孩童平安成长。”
与刘孟隆公祠隔街相望的是刘仲卿公祠,刘孟隆与刘仲卿是父子,因而两座公祠的建筑风格及规模大致相同。因父子祠堂门对门,所以在两栋建筑的中间立有一块高大照壁,其上镶嵌着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手书的“天宠世家”粉红石匾额,周围配以人物花鸟、瑞兽石雕,端庄大气,气势恢宏。
深深古井四季不枯
据广昌县博物馆原馆长魏叶国介绍,在老街上街路段,有一口重修于清雍正五年(公元1727年)的圆形古井,井水清澈甘洌,即使遇到再严重的干旱也从未干涸,时至今日仍在为老街200余户人家服务。该古井口径1米,水深约10米,以上好青石为原料建造,井壁自下而上由青条石层层垒筑,在井圈上刻着“雍正五年重修”6个行楷大字,虽已历经近300年风雨侵蚀,但字迹依然清晰。井圈上明显的绳索划痕昭示着其悠远的历史,但古井究竟始建于何时,至今不得而知。
记者了解到,在老街的下街路段也有一口古井——雯峰井,其井圈用一块完整的青石镂空打磨而成,井壁、井沿都用青石板砌成,在井圈外壁刻有“乾隆二十年(公元1755年)重修”字样。据当地的《龙溪饶氏族谱》记载,此井为明代学者甘竹饶秉鉴,于明成化元年至四年(公元1465—1468年)捐资建成。与该井同一时期建成的雯峰书院曾是江西著名书院。
无波真古井,此味淡中长。老街人世世代代依井而居,靠甘醇的井水繁衍生息。据张玉凤回忆,早年老街的人口众多,为保护古井,当地民众自发集资在井边修起了木栅栏,立起了禁牌,告诫来往者善用井水。现如今,木栅栏、禁牌早已不复存在,但爱护古井的传统传承了下来,每年夏季,当地人都会聚在一起清洗古井。
古韵老街吸引四方来客
甘竹老街除了古井、古屋,还有着古老声腔。据魏叶国介绍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、被誉为古代戏曲“活化石”的广昌孟戏在甘竹传唱至今。
▲甘竹老街街景
“孟戏唱的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,表达的是古代百姓对统治阶级的不满。孟戏本被认为早已失传,而甘竹的戏班中不仅流传着孤本《孟姜女送寒衣》,还保留着数百年前古老戏腔,可谓弥足珍贵。”甘竹老街的孟戏只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演3场,且在开演前还须举行隆重的民俗仪式,所以在甘竹看广昌孟戏还得有几分运气。
老街依旧还是那条老街,狭长的街道、幽深的古井、古旧的公祠……当人们触摸着一扇扇木门,仿佛下一秒便可打开时光隧道,一访老街往昔。历经沧桑,如今的老街虽已不复往昔车水马龙、繁花似锦的景象,但流逝的岁月给老街刻下了时光印痕,也为其平添了独有的古韵,正是这古韵,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寻。(吴红琴 江西晨报记者 吴琼)
责任编辑:广昌新闻网 |
版权所有:广昌县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:江西大江传媒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:江西省广昌县解放北路25号
Copyright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. 网站备案: 赣ICP备10007520号-4 赣公网安备 36103002000106号
本站资料未经许可不得下载